8.3.06

何以成败论英雄

(写于2004年4月13日)

纵观大马政坛,起起落落乃平常不过之事。昨日寂寂无名,今日名扬天下,明日身败名裂的例子比比皆是。有些人拿得起放得下,参透了人生无常的道理,功名利禄对他们而言只是过眼云眼吧了。有些人则太过执着,勾心斗角,只为保住权位,一旦失势之后「发烂渣」(粤语),痛陈领袖们的失诺无信。其实只要扪心自问是否曾为国家社会做了什么,心安理得,无愧于民,又何必如此患得患失,痛若异常呢?一切功过只能留待历史评论。

政坛上一朝失势并非代表世界未日。邓小平的「三起三落」的事迹已经脍炙人口。前首相敦马哈迪曾被东姑阿都拉曼开除巫统党籍,后来在敦拉萨时期得以归巢,从此以后官运扶摇直上,最后当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首相宝座。反对党老大林吉祥和卡巴星在上一届大选落败之后,一时的意气消沉是在所难免的,但他们过后重新出发,默默耕耘,处心积虑地布署重出江湖大计,结果最近大选果然让他们咸鱼翻生,入主国会。上述活生生的例子足以让那些自认失意的政客做为借鉴。

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道理历来都被混政治的人奉为至理名言。两千多年前,楚汉相争之时,项羽和刘邦为争天下打得筋疲力尽,不得不划定楚河汉界,签定条约罢兵休战。就在项羽领兵东撤之时,谋将张良一句「机不可失」点醒了刘邦,逐立即撕毁条约,引兵越过楚河汉界偷袭项羽,搞得项羽四面楚歌,全军溃散,最后被逼在乌江自刎。如果他们两人都是广东人的话,项羽肯定会在自刎前对着背信无耻的刘邦痛骂「你好野!」,刘邦则趾高气扬地回应:「你吹咩?」。历史就是如此惨酷,刘邦的天下得来虽不光彩,但是以客观着称的司马迁在写《史记》时,对这一段历史也是含含糊糊的,以免触痛当权者的心病。司马迁所处的西汉时期的当权者乃刘邦子孙,历史只能从胜者的角度去写,败者只能在九泉之下自叹时不与我。

楚汉相争的最终胜利者刘邦的名气现今反而不如项羽。一般中国人都有崇拜悲剧英雄的心理。项羽还被广大群众视为英雄。三国时期的关羽及诸葛亮也是典型的例子,他们为匡复大汉江山的理想虽然失败了,但时至今日,关羽依然是正义的化身,诸葛亮是千古忠臣的表率,老百姓们都为他们建庙颂德。反观胜利者曹操和司马懿只能沦为大戏中的黑脸,永受众人唾骂。以建功立业,成就霸业的角度来看,刘邦、曹操、司马懿自然胜过项羽、关羽和诸葛亮,但以名流青史,流芳百世的角度来看却又是后者胜过前者了。唯一的例外看来只有唐太宗李世民,此人弑兄杀弟,逼父让位,以人伦道义来说实是天理难容,只是他所开创出来的大唐盛世,国泰民安,天下太平却又使他名垂千古,成为千古明君的典范,看来功大于过也能避过历史的制裁,历史有时还真会开世人的玩笑。

总而言之,政治上没有绝对的对错,也没有绝对的忠奸,只有绝对的胜败,胜者是名门正派,败者便是邪魔歪道。在官场上浮沉的众生,如若不能勘破这一点则枉为政客,一切的得失成败终须看自己的造化。古往今来,曾经轰轰烈烈干出一番大事业的才不枉称英雄,反而那些笑到最后的未必是英雄。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