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华中委会宣布将会长理事会对蔡细历的开除惩处,减为冻结党籍和党职四年,形势演变可谓峰回路转。
中委会会议结束后,30多位中委站在总会长翁诗杰身后的合照,登上各大报章的封面。一图胜千言,这张照片有力地说明,翁诗杰已获得超过四分之三中委的支持,这对中间游离的中央代表影响甚巨。
反观挑战派代表,除了在会议中途离席,到会场外诉诸悲情之外,似乎也无法逆转当权派成功消除中央代表“肚懒情绪”所建立起来的优势。这突显了挑战派底气不足,被人看来是和整个中委会对抗,斗争策略失误连连,看来所谓的“党争”已近尾声。
当权派善于利用党务行政上的优势,掌握战略和制造议题的主动权,在会长理事会和中委会上先硬后软连发奇招,除了将挑战派压得阵脚大乱之外,也对巫统发出明确的讯息,即挑战派大势已去,巫统对国阵成员党的分而治之招数已不奏效。从政治权谋的角度来看,当权派之举无可厚非,挑战派除了控诉对方“玩臭”之外,也无法掩饰己方在政治操盘上技不如人的窘境。
在一连串的大动作之中,可以看出翁诗杰行事作风的蜕变,也显示他已适调了当权者所应扮演的角色。他摆低姿态,身段越趋柔软,尽量减少发言而让身边大将对外放话,不节外生枝和对方纠缠于无聊的口水战。这一招可减低人们对“翁蔡私人恩怨”低层次决斗的负面印象,反而要把这次的党争格局拉高层次至党改革转型的“路线之争”。这也是他从以往的“独行侠形象”转变成以广大党员意志为依归的“群众路线”的关键一步。
古往今来,善于造势的政治操盘手,即使以个人英雄形象起家,到后来一定会经历转型的阶段,即走向群众路线,否则到最后肯定失败。群众运动高手毛泽东在其斗争哲学《矛盾论》就这么说:“以斗争求团结则团结存,以团结求团结则团结亡。”终老毛一生,与国民党斗,与日本人斗,与美国人斗,与苏联人斗,无论党内党外、国内国外,鲜有败绩。
一个领袖厉不厉害,不是靠自己人吹捧“英明神武”,而是连敌人都承认其厉害,才是真正的高手。马华历史上能让政敌感到敬畏的领袖并不多,大力鼓吹“群众路线”的李三春算是一个异数。林吉祥前政治秘书丘光耀在其著作《超越教条与务实》第385页,就指“当年李三春推出马华五大计划,可看出其确有过人的领导魄力和战略智慧,对比受英文教育的陈修信,李三春无疑更晓得掌握华社心理,或者说更懂得搞华人政治,故行动党要应付马华,肯定比昔日艰难得多。”
翁诗杰连续在PKFZ和党内斗争越战越勇的情况下,让人依稀看到当年李三春“先打党内劲敌,再打党外天敌,最后才打巫统”的“突破”套路,所以党内外敌人处心积虑阻截翁诗杰崛起也是预料中事。无论如何,残酷的政治权谋斗争讲究的,不是黑白对错,而是手段高下,其间变化诡异难测,不到最后一刻都难以知道谁会笑到最后。
(刊于22/09/2009东方日报言论版)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