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4.09

宁为张居正

最近很多人都谈改革。

某华教人士发表竞选出师表,以秦朝商鞅为榜样。

某政治人物当年权高位重时,以宋朝王安石为楷模。

中国古代三大改革家,前两位已被人奉为精神偶像。

还有一个改革家还没被提到,他叫张居正,明朝万历年间的内阁首辅。他没有商鞅的法治精神,也没有王安石的理想主义,但他完成了不可能的改革任务。

什么叫改革?就如一台机器,当它运行失灵,工程师就要拿工具去敲打,把机器修好了,这就是改革。

工程师面对的是死板板的机器,改革家面对的却是千千万万有思想的活人。历史已经证明,凡是搞改革的人,基本上没好下场,因为风险太大,归根究底两个字:利益。

旧机器虽破烂,可是大家都靠它吃饭。若把国家当成机器,随便动一下就是上千万人的饭碗,喊打喊杀闹出人命是很平常的。

张居正的强处,就是他懂人性。他一路混上来,官场那些歪门邪道、贪污伎俩,他比谁都清楚。所以他一开始搞改革,只有一个原则:让自己活,也让别人活。

他改革只做两件事:(一)实行新征税制度,国家收入大增;(二)实行官员考绩制度,官员一改往日作风,兢兢业业工作,这比现代什么KPI还厉害。

如果说张居正清明廉洁,打死都没人信。事实上这家伙拉党结派、铲除异己、受贿干捞、生活奢侈,私生活也不检点,总之缺点着实不少。

但历史选择了这种人。在国家陷入深重危机之际,他以深不可测的心机,阴险狡诈的手段,夺取最高权力,并用“和稀泥”的方式,在尽量不得罪人的情况下,清官做不到、贪官不敢做的改革事业,偏偏让这种有能力的奸官办成了。

“宁为循吏,不做清流”是张居正的处世之道。他不当沽名钓誉却办不了事的清官;宁可当一个道德上并不完美,但懂得变通,可以做实事的循吏。

不必苛求领袖当完美的圣人,只要他们有“宁为张居正”的信念,那么未来还是有希望的。

星洲日报/六日谭‧2009.04.21

7.4.09

终须靠自己的努力

不管是做生意还是搞政治,子承父业的人通常都会承受很大的压力,因为大家难免会把他跟父亲来比较。

虽然有句话叫“虎父无犬子”,但很多实例告诉我们,越成功的父亲越有可能教出败家子。父辈一世英明,成就大业;儿子却庸碌无能,一事无成,甚至连身家性命都保不住。

做儿子的其实很苦恼,他们要胜过父亲,才能肯定自己的存在价值。生在平庸之家还好,倒霉的偏偏有个虎父,要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实在难之又难。

有虎一般的父亲,往往会有虫一般的儿子,强大的父亲会为儿子制造一个舒适的环境。一旦习惯了养尊处优的生活,那么求生本领就不复存在。

这也印证了达尔文的学说,一个物种退化不退化,并不完全取决于主观意愿,而是其成长环境所决定。在舒适圈中生活越稳定,物种退化就越严重。

那些含着金锁匙出世的名门之后,在没显示出无能前,大都被寄予厚望。就如刘备与诸葛亮生前都看好刘禅,并不以为他是个“扶不上壁的烂泥”。可是谁料到这个刘阿斗在敌兵压境时竟不战而降,当俘虏时还乐不思蜀,真是“快乐异乡忘故国,方知后主是庸才”。

当然,历史上出名的“虎父无犬子”例子也多不胜数,如司马懿和司马昭、李渊和李世民、朱元璋和朱棣、康熙和雍正等等。总之,不经烈火,难见真金,“犬子”还是“虎子”,都是在危难时刻才能被验证出来。常言道:乱世出英雄;换个角度讲就是:乱世验狗熊。

时值经济不景、权力交班的关键时刻,一个承袭着沉重历史包袱、身负骂名的新国家领导人,如何在众敌环绕的艰苦环境下突破父辈们的高大阴影,是他面临的严峻挑战。

王侯将相,从源头论起,没有天生的贵种。不管是成了气候的虎子,还是退化了的犬子,都不能再指望祖辈的荫庇。靠自己的努力作出成绩,才是走出犬子宿命的终极答案。

星洲日报/六日谭‧2009.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