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8.07

播客世代的崛起

(2007年8月19日刊于南洋商报<<大事小谈>>专栏)




最近黄明志改编国歌事件闹得满城风雨,整个事件中有许多现象值得我们去探讨和研究。

巫统近期频频向部落客开炮,引起一定程度的反响,导致部落格(Blog)和部落客(Blogger)等词汇广为人知。黄明志拥有本身的部落格,可说他是部落客,但他主要是通过YouTube的视频功能来进行传播,也可把他归类为播客(Podcaster)。

根据网上查到的定义,部落格指的是以网页作为呈现媒介的个人专栏,是以文字和图象为主,播客则是以视频或音频为主要内容的部落客。其实现在的部落客和播客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绝大多数部落客同时也是播客。

根据传播学的原理,动态的影音传播效果远超静态的文字和图像。在网络技术还不够成熟的年代,上网者主要接触的都是静态资讯,但随着宽频上网越来越普及,加上YouTube的诞生,播客世代崛起的条件终于成熟了。

YouTube被《福布斯》杂志选为2006年度成功改造世界的十大“反斗王”之一。它的成功,颠覆了传统传播游戏的规则。大批网民热衷于拍摄及分享短片。这个现象激化了互联网的进化,掀起了一场人类历史上重要的资讯革命。庞大网上社群的互动及分享,令互联网全面迈进Web2.0时代,引发重大的社会变迁。

约一年前香港发生的“巴士阿叔”现象,变成两岸三地的共同热门话题,一个情绪失控的阿叔说的经典对白变成大家琅琅上口的口头禅。由少数人注意的焦点发展到万人皆知只需要极短的时间,这已经是YouTube世界的规律。难怪当时香港的评论人认为,网络让消息在短时间传播,高速聚集民众力量,甚至出现排挤理性的倾向,是令人担忧的现象。

YouTube的威力无远弗届,正是因为意识到了网络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国家领导人都趋之若鹜,希望以此提升影响力,让更多的选民支持自己。德国总理默克尔在2006年世界杯期间首开先河成为第一位政府首脑的播客后,英国王储查尔斯、美国总统小布什都纷纷跟进,连保守国家伊朗总统内贾德和贫穷国家柬埔寨的亲王西哈努克,都接着成为播客大家庭的一份子。

YouTube虽然深受网民欢迎,但它也在一些国家遇到麻烦。去年12月,有人上传一些流行歌曲等内容被视为和伊朗的主流文化相抵触,引起伊朗政府的不快,便封杀了YouTube。今年1月,一段“恶搞”印度圣雄甘地的短片被上载,引发众怒,印度政府也恫言封杀Youtube。今年3月,有人把土耳其国父凯末尔抹黑成同性恋者的短片上载,YouTube也被土耳其封杀。今年5月,有人把取笑泰王的短片上载,泰国政府除了封杀之外,也决定以侮辱君主罪起诉YouTube。


另一方面,专家们也担心,YouTube世界的过度自由会带来刺激犯罪、侵犯隐私等很多问题。例如,在去年的美国中期选举中,候选人开始偷拍对手录像,剪辑改编后放在网上播出以抹黑贬低对方,被很多评论人士认为是“丑陋的选举方式”。

总之,YouTube是双面刃,用得好可造福社会,用得坏就会害死人。所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民众喜欢看坏事不看好事是有心理学根据的,因此带有负面意识的短片在YouTube世界大行其道也不足为奇,点击率极高,反而那些正面宣扬好人好事的短片就乏人问津。黄明志若在未来能善用他在音乐和影视方面的天分,创作更多有正面意义的作品,舍弃愤世嫉俗的消极风格,那么YouTube就是他的最佳舞台和利器,这未尝不是好事。

黄明志在整个事件中是对是错,众说纷纭,很难定论,但他敢讲敢做敢为,敢对自己的行为负起责任,已经是难得的勇气,足以令许多在网上匿名谩骂却不肯自我检讨的无耻之徒无地自容。只要我们的社会能成功营造一个让博客、播客等网路使用者肯对自己的行为负起责任、民众肯理性客观看待网上言论的风气,这肯定是天大的喜讯。

5.8.07

华人的政治困境

(2007年8月5日刊于南洋商报<<大事小谈>>专栏)



日前坊间盛传马华总会长黄家定将在来届大选到吉隆坡武吉免登区上阵,以激励马华的整体士气,行动党秘书长林冠英也放出风声说他将前往武吉免登与黄家定来个“王者之战”,如果上述一切成真,将是我国政坛的一大盛事。

马华前总秘书陈祖排博士之前曾点评当今马华领袖“没有勇气到华人占多数的议席上阵”,不复当年马华前总会长李三春在黑区芙蓉击败行动党主席曾敏兴的气魄,如今看来陈祖排这番话已收到相当程度的回响和反应。

有人评论马华公会是如假包换的华人政党,但高层领袖似乎都是在混合选区上阵,不敢到华人占多数的选区与反对党一争高下。其实,反过来看看,行动党号称是多元种族政党,华人党员占了绝大多数,其国州议员全都是在华人占多数的选区中选的。如果行动党人讥笑马华身为华人政党却得不到华人支持,马华一样可以反讥行动党身为多元种族政党却得不到多元种族的认同,都是五十步笑百步而已,对改善我国的政治生态毫无助益。

马华是“单一种族政党,多元种族路线”;行动党却是“多元种族政党,单一种族路线”。既然大家都是“名不正言不顺”,每次大选都“师出无名”,无论谁胜谁负,也改变不了巫统的一党独大的局面。从巫统的角度看来,两大华人政治势力互相厮杀、削弱,对巩固巫统的地位是有利无弊的。

马华高层领袖患上“恐华症”不是没有原因的。1969年一役,马华四位内阁部长中就有两个在反风大起之下落败,在内阁影响力迅速滑落,工商部长一职从此一去不复返,财政部长一职也在陈修信退休后落入巫统手中。当时大多数马华候选人落败的选区都是华人区。华人区从此成了马华的梦魇。

反观行动党,多年来的“监督工作”主要是抨击着巫统的施政弊端,大选时却没有与平时骂得狗血淋头的巫统对阵,反而去挑马华民政的选区来打,其中选的领袖都是在华人区胜出的,那些去了混合区的都当了炮灰。

马华和行动党,各有各的困境,不少华裔知识分子也在思考着“第三条道路”,以便突破种族政治的旧框框。这些华人知识分子当中,绝大部分都不满执政党,他们固然不会加入马华,但他们也识破行动党“挂羊头卖狗肉”的变相种族政治,也不屑与行动党为伍,他们唯一的选择就是公正党。

但最近公正党党选中,西马华人领袖在最高理事选举中全军覆没,使公正党内的华人政治力量更趋式微,与行动党的议席谈判更加没有筹码。虽然安华指定副主席李文材负责与行动党谈判议席的事项,但以李文材为首的公正党华人派系为了与行动党争夺华人较多的选区来上阵,肯定会和行动党来硬的,因此林冠英的最佳策略就是绕过李文材直接找安华来谈,安华为了顾全反对阵线的大局很有可能会牺牲党内华人派系的利益。

行动党高层其实心里很清楚,马华绝对没有能力消灭行动党,真正会让行动党消亡的是同在反对阵线的公正党,若越来越多华人精英选择加入公正党,行动党迟早会因人才枯竭而关门大吉,因此行动党将公正党华人党员视为心腹大患也不足为奇,欲铲除而后快,将之扼杀于幼苗之中,以免公正党华人势力坐大威胁行动党的反对党老大地位。

总之,大马华人仍然在旧框框的政治里兜圈子,来届大选时该怎么办?到最后还是老话一句:凭自己的政治智慧来投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