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07

政坛是柠檬市场

(2007年1月21日刊于南洋商报<<大事小谈>>专栏)

上周《健言天地》栏友周添健兄引用博弈论来解说大道私营化的例子,再总结出人民与政府之间的信息博弈是完全处于劣势的。周兄文中论及“信息不对称”的范畴,本文针对这点提出一些看法。

说到“信息不对称”,就不能不提“柠檬市场”。"柠檬"一词在美国俚语中,是"次品"或者"不中用产品"的意思。1960年代,经济学家阿克洛夫就从二手车买卖这个典型的“柠檬市场”中,分析和提炼出"信息不对称"的概念。阿克洛夫发现,买主和卖主对于所要交易的"二手车"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卖主熟谙车辆的优缺点,定价往往会高一些,而买主通常不愿意出高价,持有好车的卖主就只好选择退出市场,市场剩下的都是坏车,买主则越来越不愿光顾,二手车市场最终萎缩乃至消亡。

在我国,“柠檬市场”随处可见,猪肉即其中一例。部分黑心猪农为了牟取暴利,不惜滥用长肉剂来养猪,根本不管广大消费人的健康问题。这些打了长肉剂的猪,在合法屠宰场过不了检验的那关,只能被送去非法屠宰场。掌握最关键信息的就是直接接触消费人的猪肉贩,只有他们才清楚知道所卖的猪肉是取自合法还是非法的屠宰场。消费人在巴刹买猪肉时,在信息上就已处于劣势,因为一般大众都无法有效地分辨猪肉是否含长肉剂。后来,长肉剂风波闹得人心惶惶的时候,原本吃猪肉的消费人,信不过这些掌握优势信息的猪肉贩,索性就不吃猪肉。最后,如果“信息不对称”的情况继续存在,广大华人不须改变宗教信仰,猪肉市场自然而然会萎缩乃至消失。

其实,政坛也是一个“柠檬市场”。在选举时,候选人虽然很了解本身的优缺点,但在向选民自我介绍的时候,却只能选择性地介绍,导致众人在看他时,只能看到好的一面,选民们只能在众多候选人提供的有限信息中作出判断。本来,平庸的“柠檬”候选人应该被选民所唾弃,但这些人明知自己条件差,于是想尽办法搞宣传,尽量抹黑和诬蔑竞选对手,只要对手的负面信息超越本身,胜算就大了。往往出现的情况就是,优秀人才出局,而“柠檬“幸存下来。政治人物的素质越低,民众对政治就越没有信心。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持续发生,人才和清流不肯从政,“柠檬”则继续作威作福,这种现象可解释为何越来越多华裔青年对政治冷感和漠不关心,反而热衷于快速致富、直销活动之类的追逐个人利益至上的行为。

政府高层作出重大决策过程中,在掌握信息方面占据着绝对优势,是无可否认的。人民在信息上处于劣势,其中的原因,除了上述提到的政治冷感之外,就是政治成熟度不足。平心而论,我国华裔选民在大选时的投票取向,尚停留在感性认知的阶段,要做到理性和客观的判断,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很多华裔民众认为只要有去投票,就算是履行了公民的义务,平时对时事和政局则不闻不问,大选时容易受到反对党的煽情、种族性言论的影响,进而在冲动的情况下去投情绪票,却不知道华基执政党被削弱的严重后果,1969年大选后华裔权益一落千丈,可说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很多人认为只要壮大反对党,就可以有效地制衡和监督执政党,但这种体制外监督,在我国一党独大的政治现实环境中,一味在体制外叫嚷,却不在体制内参与改革,对于改善人民的信息劣势地位,恐怕是无能为力的。要削减信息不对称,沟通是惟一的手段,而目前国阵政府的内部协商机制,虽有不足之处,却是我国唯一制度化的各族代表沟通平台。这种体制内的监督可说是我国多元种族国情之下,最无奈但却是最实际的理性选择。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