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月7日刊于南洋商报<<大事小谈>>专栏)
猪年将至,笔者想到博弈论里刚好有个很著名的“智猪博弈”,兹摘录与大家分享:
一头大猪和一头小猪养在笼子里。笼子很长,一边是一个按钮,另一边是食槽。如果猪要吃东西,只有踩了按钮,食物才在另一边掉出来。接着会出现四种情况:(1)小猪踩按钮,大猪在另一边等,当小猪赶到时,胃口大的大猪已经把食物吃完了;(2)大猪踩按钮,小猪等着坐享其成,当大猪赶到时,由于小猪胃口小,大猪还能抢到残羹冷饭;(3)两只猪一起踩按钮,又同时到达另一边,由于大猪吃的速度占优势,小猪只能吃到一小份;(4)双方都懒得动,一起饿肚子。
结果出现什么情况?是第二种情况,即“小猪躺着大猪跑”。小猪舒舒服服地等在食物出口处,大猪则劳碌奔波地来回走动。为何?小猪去踩按钮,一点食物也吃不到,它等待就有得吃,最坏情况不过是一起挨饿。但是,胃口大的大猪会比小猪饿得快,大猪觉得不划算,最后还是乖乖去踩按钮。由此可见,“等待”是小猪的优势策略,对于大猪是劣势策略;反之,“踩按钮”是小猪的劣势策略,对于大猪既不是优势也不是劣势的策略,而是为了生存而不得不采取的唯一手段。
“智猪博弈”若应用在探讨社会现象方面,就可解释为什么占有更多资源者(大猪)必须承担更多的义务,而为什么竞争中的弱者(小猪)往往会采取“搭便车”的策略。有人说,应正面看待小猪“占便宜”的策略,因为这是处于劣势者“以弱胜强”、“争取壮大本身实力”的博弈智慧,但这种说法也会打击那些刻苦耐劳的大猪。
最近长肉剂事件闹得沸沸扬扬。卫生部长蔡细历根据长肉剂泛滥的确凿数据,呼吁民众少吃猪肉,引来猪肉贩不满,甚至恫言罢市。反对党也跳出来插上一脚,公正党指蔡细历“不吃猪肉论”是推卸责任之举,并要求蔡细历向猪农道歉;行动党痛批蔡细历“一竹竿打翻一船人”,使养猪业陷入困境。多方连番放狠话,高潮迭起。
整个事件上,谁是大猪,谁是小猪?仔细想想就会了然于胸。通常,主动挑起课题的是大猪,因为掌握较多资源的是他们,要处理问题的也是他们。小猪通常只有少量资源,喜欢跟进课题随之起哄,过后他们不需负责善后,就可得到掌声,何乐而不为?长肉剂课题只是一个例子,其他的政经文教课题都可看到智猪博弈的模式。
有时我们会纳闷,为什么做事少的人偏偏混得好?为什么干实事的人总是无好报?智猪博弈的故事就点出了其中的道理。
做事的大猪虽然明白世故的小猪不会去做事,心中很不平,但如果自己也不去做,会对大局不利,因此只得埋头干活,这就是智猪博弈的困境。大猪会越来越少,因为兢兢业业做事得不到应有的回报,功劳又被小猪抢走,长久下去,则无人再愿意做事。小猪越泛滥,会形成投机取巧、哗众取宠的风气,有机可乘时,小猪只须多讲本身族群听得“爽”的话,就可捞取短期政治利益,但不能给族群带来长期实质的价值。随着更多小猪争相蚕食社会资源,真才实学且踏实肯干的大猪被排斥在外,最后整个族群的利益会逐步枯竭,走向灭亡。
有句英文谚语:Great talkers are little doers(多言者必少实行)。这句话与大小猪的比喻是异曲同工的,我们的社会究竟要更多的Talker,还是Doer?大家日后要带眼识“猪”,不只会在巴刹分辨有无长肉剂的猪肉,更重要的是会分辨大猪和小猪,谁在踏踏实实做事,谁只会装腔作势,大家心中有数。
2024年的這杯咖啡
2 weeks ago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