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8月12日刊于南洋商报言论版)
自从拉曼生利建业被攫夺匪砍死的惨剧发生之后,人神共愤,舆论纷纷,警方也增强当地的巡逻。本以为匪徒会收敛一些,但日前本人的同事陈美盈在命案现场附近遇劫,再次宣布了所谓的“文良港零罪案蜜月期”的破产。匪徒的猖獗行径固然令人痛心疾首,但警方的无能也必须被检讨。
最近在管理学领域引起轰动的著作<<蓝海策略>>的第七章:“克服重大组织障碍”,即以1990年代整治纽约市犯罪率作为研究个案,其精彩内容值得马来西亚皇家警察参考研究。
比尔.布莱登在1994年出任纽约市警局局长时,面临严峻的挑战。当时纽约市几乎陷于无政府状态,谋杀案创下历史新高,每天的头条新闻都是拦路打劫、黑帮火拼、强奸等,市民皆人人自危。3万6000名的纽约警察的士气陷入谷底,理由是工作危险、工时长、待遇低、升迁制度不透明等等。当时的社会学家都认为纽约市已经没希望了,要挽救纽约的治安是不可能的任务。
但是,布莱登走马上任不到两年,在没有增加任何预算和资源的情况下,他居然把纽约变为全美国最安全的大城市。这些是实实在在的数据:重大刑案减少39%,谋杀案减少50%,窃案减少35%,民众对警方的信心从36%飙升至73%,警队的士气也达到空前高峰。布莱登到底是怎样做到呢?他用的就是蓝海策略,他为执法作业引入了一些新的概念,在警界掀起革命。布莱登后来于1996年卸任,但事实也证明了他所留下的机制是有效的,即使人事变更之后,纽约犯罪率仍然持续下降。
以下为布莱登所执行的部份策略步骤:
让高级主任身历其境:纽约地铁的治安向来引人垢病,但警察的相关单位却置若罔闻,因为他们只看到地铁有3%重大刑案的数据,不肯重新思考警力部属策略。布莱登没有行使威权,没有用数字做滔滔雄辩,他只是以身作则,叫那些整天在冷气房里呆看数据的各级主任亲自乘搭地铁。结果主任们终于体验到地铁恐怖丑陋的一面,使他们无法回避现实,敷衍心态有所改变。
重组警力资源:布莱登上任后,马上成立团队着手进行分析,找出了“热点”(高犯罪区)及“冷点”(低犯罪区),然后调整警力集中对付热点。以前的纽约警察不论在热点或冷点都派出相同的警力去执行任务,结果在热点的警察忙得团团转,在冷点的警察则太空闲。另一方面,他也发现毒品引发的罪案比例高达70%,但缉毒组组员却只占全体警察不到5%,人力明显不足。布莱登采取的方法是,删除和减少一些不必要的任务以减少作业成本,并把其他部门的冗员、文职人员、巡逻警察都调到这个缉毒组,这也是一种资源从“热点”到“冷点”的转移。结果缉毒组效率大增,从毒品源头上打击罪犯,导致其他的罪案也减少。
把首脑放进鱼缸:这个步骤是最关键的,它直接影响到警队的整体表现。布莱登把全纽约76个警区分局长召集来开策略检讨会议,每两周一次。会议中,每个分局长都必须在同僚和上司面前接受质询。现场也用投影器展示巨幅的犯罪率图表,每个分局长的绩效都一目了然,无所遁形。结果不到几个月,纽约警方便形成了竞争激烈的绩效文化,因为没有一个“首脑人物”愿意在别人面前丢人现眼。以前这76个警区常有互相推诿、各自为政的心态,他们与其说是将匪徒捉来捉去,其实是撵来撵去,只要把潜在的犯罪份子赶出自己的辖区就满足了,但罪犯本来就流动性极高,若纵容罪犯在其他地方肆虐,到头来大家都深受其害。实施这个“透明鱼缸”策略后,这种自扫门前雪的消极心态减少了,大家反而争着捕捉罪犯拼业绩。这套策略也讲究赏罚分明,做得好升职加薪,做不好的就降级或走人。这种极度透明又强调绩效的组织文化,世上恐怕没几个国家的警察部队能做到。
碍于篇幅所限,精彩的执行细节不能一一列出。本人建议马来西亚皇家警察应该人手一本<<蓝海策略>>,若嫌英文原文艰深难懂,政府也不能吝啬,花一些钱找专人翻译成国语是值得的,让警队改变执法思维,总好过花大笔钱购买硬体设备却无法提升效率。本人认为,民众再也没有耐心去听警察的一大堆推诿理由,民众要的是实实在在的成绩,要的是能安居乐业的安全环境。写到这里,本人不禁感叹,纸上谈兵容易,真正去执行就很难,在我国这种体制下的警察部队,何时才会出现一个像布莱登这样的人?
2024年的這杯咖啡
2 weeks ago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