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华教人士发表竞选出师表,以秦朝商鞅为榜样。
某政治人物当年权高位重时,以宋朝王安石为楷模。
中国古代三大改革家,前两位已被人奉为精神偶像。
还有一个改革家还没被提到,他叫张居正,明朝万历年间的内阁首辅。他没有商鞅的法治精神,也没有王安石的理想主义,但他完成了不可能的改革任务。
什么叫改革?就如一台机器,当它运行失灵,工程师就要拿工具去敲打,把机器修好了,这就是改革。
工程师面对的是死板板的机器,改革家面对的却是千千万万有思想的活人。历史已经证明,凡是搞改革的人,基本上没好下场,因为风险太大,归根究底两个字:利益。
旧机器虽破烂,可是大家都靠它吃饭。若把国家当成机器,随便动一下就是上千万人的饭碗,喊打喊杀闹出人命是很平常的。
张居正的强处,就是他懂人性。他一路混上来,官场那些歪门邪道、贪污伎俩,他比谁都清楚。所以他一开始搞改革,只有一个原则:让自己活,也让别人活。
他改革只做两件事:(一)实行新征税制度,国家收入大增;(二)实行官员考绩制度,官员一改往日作风,兢兢业业工作,这比现代什么KPI还厉害。
如果说张居正清明廉洁,打死都没人信。事实上这家伙拉党结派、铲除异己、受贿干捞、生活奢侈,私生活也不检点,总之缺点着实不少。
但历史选择了这种人。在国家陷入深重危机之际,他以深不可测的心机,阴险狡诈的手段,夺取最高权力,并用“和稀泥”的方式,在尽量不得罪人的情况下,清官做不到、贪官不敢做的改革事业,偏偏让这种有能力的奸官办成了。
“宁为循吏,不做清流”是张居正的处世之道。他不当沽名钓誉却办不了事的清官;宁可当一个道德上并不完美,但懂得变通,可以做实事的循吏。
不必苛求领袖当完美的圣人,只要他们有“宁为张居正”的信念,那么未来还是有希望的。
星洲日报/六日谭‧2009.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