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6.08

深化民主才能救党


《老子》第十八章里有这一段文字:“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这就是说,一个社会如果起劲地标榜和鼓吹道德,这个社会就在某方面一定出了问题。同样的道理,如果一个政党整天提倡“堂正、清白、踏实、健康政治文化”等政治道德价值观,有没有问题?

以道德来代替法治,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大缺失,这也是易中天先生在其著作《帝国的终结》里的观点。在没有法治基础的土壤里,才会滋生出所谓的“内圣外王”观念,这是儒家的主要思想,即政治应由有贤德的人来治理,若有德之人在位,则国家一定被治理得很好。

内圣外王的迷思

但是,这种“内圣外王”几乎被无数的历史事实证明只是一个接近乌托邦性质的幻想。没有法治的传统,自然就不会有什么权力制衡,也不会产生近代史上的重要政治概念:自由、民主、人权。阿克顿爵士(Lord Acton)的至理明言:“权力会使人腐化,绝对的权力使人绝对腐化。”这句话可用来印证中国数千年的政治变迁,也可用来检视号称“世界第二大华人政党”的马来西亚华人公会。

308政治大海啸,马华遭遇创党以来前所未有的重挫,党内士气一片低迷。在方向未明之际,有人打出“救党”的大旗,号召党员推翻当今总会长,他们认为,换领袖就是改革,换领袖就能救党......总之,换人当总会长,一切都明天会更好。

历史上中国人一直有“明君情意结”。如果遇到乱世,大家都巴望着有一个雄才大略的一代明君出现,把乱世终结,大家都有好日子过。马华党员一样有“明主情意结”,这也是历史因素造成的。1969大选年大败后,马华出现一个雄才大略的总会长李三春,他一手把马华中兴起来,称得上是一代枭雄,虽然他的强硬政治手腕也遭到很多人批评,但马华党史上还是肯定了他重振党威的不朽功业。

领导绝对比管理重要

好了,现在党进入低潮,很多人以为,换个人当领导就会变好,再出现一个李三春这样的老大,马华就有希望了。这种想法并没有错,研究管理哲学的学者有这样的争论,那就是到底是管理(Management)重要还是领导(Leadership)重要?大部分学术界的人都认为,对组织的重要性而言,管理只占30%,领导占70%。也就是说,一个组织的成败,领导要负上70%的责任。

话虽这么说,但历史告诉我们,把希望和权力都寄托在一个人身上是很危险的。选一个好的领导固然可以让组织变强,但没有相应的制度去制衡领导的权力,难以保证领导不会在政治大染缸里腐化。马华要跳脱“内圣外王”的迷思,改革的重点必须是制度,不能只是换人。

改革是要革制度的命

改革,就是革命,要的是革制度的命,不是革某某领袖的命。我们首先必须坦诚地检视马华本身的弱点。套一句翁诗杰说的三个字,马华现在的困境是“假、大、空”,马华号称有一百多万党员,但大家心理有数,真正的数目有多少,真正在大选期间有出来为党工作拉票的有多少,真正有活跃有活动的又有多少?庞大的数字并不能反映马华的真正战斗力,反而这个臃肿庞大的组织结构拖累了整个政党的正常运作,甚至只是沦为一小撮人的谋私权的工具,什么假党员、山头主义、土霸、毒瘤,都是依附在这种制度才会产生的。为什么时下Sophisticated一点的华裔青年,都不会想加入马华?原因不必多说。


唯一的出路:民主深化

总之,过度寄望于道德形象崇高的领袖来挽救整个颓败中的政党,无异于缘木求鱼。人性是信不过的,一个原本有崇高理想的人掌握权力后就变样的历史典故太多了。既然如此,我们只能相信权力制衡,唯有从制度上下手改革,人性的丑陋一面才会被限制。民主,就是我们要的好东西。

马华唯有深化党内民主,才能改变原本虚弱的体质,才有永续经营的动力,才有重新崛起的本钱。如何深化党内民主?三个步骤:(1)重新登记党员;(2)党员直选总会长;(3)候选人党内初选。这三个步骤缺一不可,而且要分先后进行到底,半汤不水的门面装潢只会让马华沉沦得更快。
如何进行上述的改革?我简单地称为“改革三部曲”,其实这概念来自台湾的国民党。我们先看看国民党在2000年失去政权后,怎样转型和重生。当时台湾的舆论都认为“国民党死定了”、“国民党完蛋了”,因为过去国民党掌权时都被黑金势力控制着,加上庞大臃肿错综复杂的组织文化和派系生态,使人难以想象它在失去政权后还能怎样转型和重生。但是,2008年总统大选,国民党重新崛起和掌权,成为一个令人眼前一亮、焕然一新的政党,他们如何做到?

国民党改革三部曲:

(1)第一部曲:重新登记党员

台湾政党轮替以后,连战在担任党主席期间,开始进行国民党的党务革新,党员重新登记是其中一个重要动作。国民党曾号称有250多万党员,可是在重新登记以后,党员人数骤降到不到100万。党员人数虽大减,但台湾仍有评论者肯定国民党的勇气,放弃过去有灌水之嫌的党员人数,重新面对现实。这点是马华应当向国民党看齐的。

马华号称拥有百万党员,但是许多人都草率入党,有些人甚至是在党选前被通知去投票才知道自己已是马华党员。更有人在莫明奇妙的情况下,被通知出任支会副主席的职务。由此可见,许多马华基层党员根本不清楚马华的斗争理念,讲严重些,有些党员根本不知政治为何物。欠缺政治教育,没有中心思想,即使党员人数众多,也不代表党会越强大,马华领导层不应再拿党员人数来自我催眠。

马华如果要重新登记党员,乐观一点可能还有一半以上,悲观一点可能只剩十多二十万,少是少一点,不过这些人才是马华的真正骨干。所谓万事起头难,这个步骤是最难跨出的第一步,没有这个开头,接下来两个步骤即使做起来也是事倍功半。


(2)第二部曲:党员直选党主席

党在精简人数、瘦身之后,才能谈直选党主席。国民党的情况就是这样,全台湾的90多万党员选出一个党主席,当时是马英九对王金平,根据规定大家都有一段时期去Campaign(竞选)。选前有专家分析是55波。王金平是老江湖,在党内基层势力庞大,他的竞选策略主要就是打“地面组织战”,用回传统的请吃喝、买票等拉票方式。马英九主要是打“空中宣传战”,用报纸、电视、网络来谈政见、谈改革、谈愿景。结果:马英九大胜得70多巴仙的党员票,王金平才得20多巴仙而已。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投票率约有50%,这意味着另外不出来投票的一大半党员还是有“水分”的存在,但如果没有经过重新登记党员这个程序,肯定“水分”会更多。

马英九的胜选模式证明了什么?传统的地面组织战如吃喝玩乐、不谈政见、只讲利益的年代过去了。看看巫统为何金钱政治盛行?因为大家都清楚这个游戏规则,只要控制2000多个代表中的大约一半,用买票的方式,谁的钱多谁就赢。近来马华也沾染了这种不良恶习,党选买票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但只要这个制度一改,金钱政治就没得玩了。你的钱再多,买得了一千几百张票,也买不了几十万张票!游戏规则一改,广大党员看的就是候选人的政见、素质、前瞻性、形象,不再是看钱,不再是看小恩小惠!

既然由全体党员直选主席,那么党不再需要有中央代表了吗?非也,国民党依然保留中央代表制,除了党主席之外,其他的副主席、秘书长、中央委员,都是1600多个中央代表选出来,不需直选。为什么?毕竟党主席才是一个党的最重要灵魂人物,通过几十万党员选出来的主席,有威望,有代表性,代表着整个党的形象。另一方面,由几十万党员直选出来的党主席权力过大,需要设计另外一个权力架构来进行制衡,这也是为什么副主席及其他党高职仍然需要由中央代表选出来。如果马华总会长也是这种方式选出来,在内阁当部长,分量肯定很大,讲话也能大声一点,至少在制定政策上能夺回一些主动权,逐步恢复马华创党初期的权威。

(3)第三部曲:候选人党内初选

最后一个步骤就是党内候选人初选。马华在308惨败后,一些地方领袖指责中央“用人不当”、“临阵易将”,造成扯后腿的不良现象;而一些中央领袖也讲地方派系为“山头主义”和“毒瘤”,并以“打造健康政治文化”为由,大量撤换老将改由新人上阵,“以促进党的新陈代谢”。

其实,各有各的理由和立场,也不能武断地说谁对谁错,有关争议的根源在于遴选候选人的制度问题。马华在组织机制上有很大程度受到英国政党的影响。英国政党领袖对于谁被提名参加国会选举有很大的决定权,他们也可以拒绝原任议员竞选连任的要求。

上述候选人遴选机制会引发中央过度集权、和地方派系产生冲突等问题,但在我国民主意识普遍不如西欧发达国家的情况下,适当地强调中央领袖“天威难测”的权力,是维护政党纪律严明的必要手段,这就确保党员的服从和稳定性。

台湾政党在初期也发生过类似“地方基层排斥中央天兵”的纠纷,为了避免内耗导致党利益受损,内部初选机制就在这十几年间应运而生。创党仅20多年的民进党在这方面已走前一步,而国民党由于是百年老店,历史包袱太重,党内组织改革困难重重,要不是在党内仍属年轻一辈的马英九坚持,恐怕国民党到今天还走不到这一步。

2006年台北市长选举时,马英九被问到他以党主席之尊将支持何人竞选,他总是坚持“谁在初选出线就全力支持谁”的原则。这显示国民党已跳出“遴选候选人必须考虑地方和派系”的框框,强化了党内民主意识,过去那种“领袖要谁上谁就上”的封建做法已经不复存在。

台湾政党的初选制度主要分两部份,即民调占70%,党员投票占30%。参选人固然要争取党内同志的支持,但更重要的是争取广大选民的认同。其重大原则,就是“公平”,无论是中央上头派下来的天兵,还是盘踞在地方上多年的资深领袖,或者是初出茅庐的年轻人,甚至是原任议员,要代表党当候选人就统统要接受党内初选的考验。赢者有足够的时间亮相和服务选民,加强党在大选胜利的基础;而输者也有足够时间平复心情,为党内整合工作而努力。

同时,党内初选可能也会造就公开辩论环节的流行,使党员和选民有更多的视角,直接了解这些参选人,哪个更适合当人民代议士。这种机制也把成为候选人的门槛抬高,把不适合的人提前淘汰出局。论政型、辩论型、明星型的人将大占优势,只要善于利用传统的平面媒体和新兴的网络媒体为自己宣传造势,候选人委任状将有很大机会到手。反观不善辞令或专注于地方服务型的人,将在这种制度下居于劣势,因为想靠上头“祝福”的传统组织战手法已经不合时宜。

马华公会的议员,长年给人的负面印象就是不敢向巫统呛声。巫统这只恐龙会在种族主义的肥沃土壤茁壮成长、嚣张跋扈,不能说和马华议员长期低声下气的政治风格没有关系。这也很难怪,为何行动党人在华社基层长期把马华议员讲成“没LP”、“没种”、“no Chun Toi”会有那么大的市场。马华的大选竞选口号“不唱高调,只求成效”证实是败笔,只能加深华社对马华在这方面的负面印象。这种刻板印象,只能通过候选人党内初选制度来改变,让占了70%民调分数的选民去决定他们要怎样的人当候选人,可以预见的情况是,有血性、有Guts的人更容易在这种制度下出头。唯有这样,马华才能从行动党人掌控了数十年的“批判巫统霸权”的话语权夺回来,批判巫统、制衡巫统不再是在野党的专利。

党内候选人初选制度其实也是制衡党主席权力过大的一个方式。党主席既然是几十万党员选出来的,代表性大,权力也大,但设计这个候选人初选制度的巧妙在于,候选人竟然不是党主席权力范围内所能委任的。看样子像是削弱主席的权力,其实是在分担党主席的压力。如果马华也来搞这一套,大选时输掉的选区就不能怪罪总会长,大家可以怪在“制度”上。总会长也不会像以前那样,在10个争出线的人之中选一个就会得罪另外9个人。在旧制度下,大选如果马华大胜,是总会长英明神武用兵如神,如果大败,是总会长用人不当策略错误,这种情况在候选人初选制度实行后就会减少。

无论如何,党内候选人初选制也会引发一些党纪律的隐忧。以前的候选人是上头委任的,就必须听上头的话。因为是上头给你机会,你就必须服从上头的指示,党的纪律才能维持。新制度实行后,一些不靠上头祝福的人也可能会脱颖而出成为候选人,他会认为他是凭实力出线,不是靠关系走后门的,也因为这样,他的个人意见往往就会和党领导层的主流意见起冲突,党内“独行侠”数量就会增加,这些负面情况在台湾已经发生。马华若要引进这一套制度,都必须先考虑到这个后果。

马华改革的条件成熟吗?


国民党进行改革三部曲后,整个党的组织文化改变了,新生代更容易冒出头了,国民党能在2008总统大选再次夺回政权,除了对手的腐败滥权之外,和国民党本身励精图治有很大的关系。现在我们看看国民党的这些改革,有可能落实在马华吗?乐观一点看来,改革可以带来很多好处,其中最显著的是“党政分家”。

马华几十年来有很多怪现象和内部问题,套一句翁诗杰的名句精华就是:“内斗内行、外斗外行”。几十年来周期性党争不断,涌现了什么假党员、天兵、表态文化、菜单文化一大堆乱七八糟的党争词汇。除了人性的因素之外,关键在于组织上和制度上的问题,也只有目前这样的组织文化,才会产生这么多怪现象。

大家理性想想,改革三部曲落实后,地方领袖有没有去招收更多假党员的动机?有没有人要设立更多假支会?有没有人继续抢着做区会主席?极大可能不会像以前那么激烈了。为什么?你底下控制的中央代表多,并不代表你可以在直选总会长时从各派系讨到更多好处;你是区会主席,不代表你在争取做候选人或推荐候选人时占有优势,统统都要经过党内候选人初选机制。如此一来,这么辛苦招党员、做主席来干什么?以后要找党员或者担任区会高职的人,就要专心搞党务,这就是“党政分家”的情况。

改革的局限和弊端


凡事都不能太过理想化,马华会面对许多改革的局限,也可能产生很多弊端。首先,那些既得利益的人,如山头毒瘤肯定会拼起老命,因为这些改革动到他们的根本利益,他们几十年来都是靠这个来吃饭的,即使他们肯退位让贤,跟着他们找吃的一班手下也未必肯罢休,这就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虽然这些改革对原本就一无所有、没有历史包袱的年轻人来说很有吸引力,但是山头毒瘤肯定不会无条件地接受。要改革必须要有这样的觉悟:改革成果不是从天而降就能得到,而是要经过残酷的政治斗争,唯有和党内腐朽僵化的保守势力做殊死的决斗,才能加强改革成功的基础。

这改革三部曲落实后,除了上述的正面效应之外,预计会产生那些负面后果?在台湾,党内候选人制度实行后,表演型、做秀型的政客越来越多,那些默默耕耘不善辞令的人出不了头。只要看看台湾早期的竞选乱象,看看台湾立法会打架丢鞋子的情形,就知道这些都是因为这种制度下产生这种类型的政客太多了。

选民是会进化的


无论如何,首先必须相信选民是可以被教育的,只要深化民主,选民的民主意识是会进化的。台湾早期的选民看了自己选出来的代议士在议会里敢怒敢言敢争取,刚开始时会很爽,看久了就会觉得这是作秀,反而会开始关注他们的问政能力和其他的表现。盛产做秀型议员的民进党在最近的立委选举大败,和选民的思维转向大有关系,他们现在要的是会说话也会做事的全能型代议士,要求提高了很多。在我国,308之后,没有政客会再忽略网络的威力,也没有政客敢低估选民的智慧。贪污腐败的执政党政客自然会被选民拒绝,而只会靠操弄民粹却交不出实在政绩的在野党做秀型政客,即使能横行一时,也迟早会被进化的选民所唾弃。

除此之外,马华若要借鉴国民党的改革经验,还有很多技术性的细节问题要考虑,这些细节的具体操作手法可直接向他们学习,当然,由于国情不同,直接引进那一套做法肯定会产生“水土不服”的问题,必须斟酌实际情况以做出适当的改良。许多技术性的问题:如何鉴定专业和公信力高的民意调查公司来进行民调?这笔费用由谁来出?参与者的竞选期有多长?竞选费用的顶限是多少...等等,这些都必须经过详细的深入探讨后才决定。

把民主深化进行到底


当年马华在陈梁党争时,挑战派打着“民主改革”的大旗夺下了领导权,但多年来,假党员、假支会仍然层出不穷,不讲理念只讲利益的派系党争仍然周期性地上演。无论如何,民主毕竟是个好东西,是一个世所公认的普世价值,马华当年挑战派的“民主改革”的理念并没有错,只是后来没有将民主精神深化,民主的改革没有进行到底,导致马华至今仍然无法转型成为一个具有现代政治意义的政党。党内的不民主文化,成为压抑有才之士和年轻人往上爬的障碍,一个出头机会渺茫的政党,肯定不是年轻政治工作者的选择。

马华早已落实限制党高职任期的准则,如总会长、马青总团长和妇女组主席最多3届9年,而部长则是最多两届全国大选或10年。从这个角度看来,马华民主化的程度毕竟比国内其他政党都来得深,这是巫统、国大党和民政党的党员梦寐以求都达不到的层次。无论如何,马华党员若因此沾沾自喜而不思进取,迟早也会被时代洪流所淘汰。

马华公会在经历残酷的AB队党争后,终于才出炉了限制高职的方案;马华已经在改善党组织文化方面迈出了艰难的第一步,现在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学国民党那样进行党员重新登记、直选总会长和候选人党内初选制度。

唯有深化民主改革,整个党的体质才会从根本上获得改善,人才会源源不断涌现。这样的一个组织健全、人才辈出的政党,即使大选失败而成为在野党,也是一个生机勃勃的强大在野党,不至于崩溃瓦解,反而能保住元气以待翻身;若只是一味依靠吃喝玩乐、不讲理念和意识形态,只讲利益的维系跟班的传统组织运作方式,一旦成为在野党而所有中央的利益输送纽带都断绝后,众叛亲离、树倒猢狲散的崩盘局面必将出现。

向国民党学习


也许还会有人问,干嘛马华要学国民党?我们的情况和他们不一样,国情也不同。我的想法是,马华和国民党在历史上的渊源甚深,马华创党元老中很多都是国民党人,而且最重要的是意识形态都很接近,那就是属于右派的民族主义和保守主义政党。国民党在台湾掌权时组织庞大、山头林立,和马华组织文化类似,也有所谓的天兵、扯后腿的不良现象。马华面对过的组织问题,国民党一样也面对过。

国民党在改革过程中肯定遇到了不少麻烦和阻碍,他们现在已经改革成功,是一个现成的样板,马华不必摸着石头过河,可以少缴很多学费,少走很多冤枉路。最重要的一点,党员在改革过程必须坚持的心态,就是既然要学别人的好东西,就要学得透彻,反正学别人的好东西,终极目标是为了让自己进步,不必觉得抄别人的东西很没面子。孙中山当年去搞“三民主义”时就不讳言他是参考美国林肯总统的“民治、民享、民有”概念;陈祯禄在独立初期也不讳言他是一直引用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来加强自己的政治论述。好东西未必是要自创的原汁原味,借鉴他人的智慧来自我提升,未尝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民主改革可加强软实力


也许也会有人问,干嘛马华要深化民主改革?巫统一天不改,就算马华肯改也没用。我的想法是,榜样的威力是很大的。子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就是“推己及人”的思想,从自己先做起,一步一步往外推。唯有自己做好了,才有资格去影响他人,如果自己都不讲民主,哪有资格叫别人民主?马华以前修改章程限制高职任期,即使有人认为这是党争的产物,不是马华高层良心发现才会主动搞出来的方案,但没有人敢说这个方案不好。结果连巫统、民政、国大党这些友党内部都有人提出马华这一套做法来做比较,民政党代表大会上甚至有代表直接问盘踞老大位子几十年的林敬益:“喂!我们几时学马华的这一套做法?”最近国大党青年团团长退党时,也是拿马华限制高职任期的例子来抨击打死不走的三美威鲁。

由此可见,马华的改革多少都会给其他政党带来压力,这就是所谓的影响力,是无形的,是难以量化的和肉眼看不到的,但可以感觉得到。借用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伊的“软实力理论”,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可以反映在其政治制度和文化影响力;同理,一个政党的软实力就是其民主的制度、民主的文化,这种无形的吸引力和魅力,是那些注重选票、钞票的硬实力所不能比拟的。一个真正民主的政党,不需刻意打出“民主”的招牌,自然而然就会站在道德制高点,在未来的人才争夺战和政治斗争中自然会占上风。

民主化是大势所趋,马来西亚的巫统一党独大式的威权体制迟早也会有终结的一天,马华在那个时候如何顺应时代的需求而转型和革新,全凭领袖和广大党员的民主意识的深度和广度。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则亡,马华不要成为新时代的恐龙而消亡的话,深化党内民主是惟一的出路。


结语:时不予我,改革要趁早


历史是有大限的,不能再拖;大限一到,机会全无。马华既然已经输到只剩内裤,要改就趁这个时候改,现在不改更待何时?也许还有人忧虑,马华现在处于一半在野党一半执政党的半生不死状态,仍然背负着沉重的历史包袱,很难改。难道要等到政权轮替、下野之后才来改?虽然那时的改革阻力自然少很多,但会不会太迟了点?无论如何,这条改革之路再怎样艰辛,也要坚持走下去。

民主的机制,不再埋没人才;民主的机制,让有才能有冲劲的人出头;民主的机制,让整个党的组织文化和形象焕然一新。如果有人问我坚信哪一种理念,我只会回答两个字:民主。

民主,是个好东西。谨以此文与全体热爱和关心马华未来前途的党员共勉。

(写于马华总会长黄家定宣布不再参加党选前夕。以下那篇为本文的“浓缩版”,已投稿至星洲日报。)

16 comments:

人见人爱的小西 said...

路过~~~

Anonymous said...

你的观点不错,讲中我们很多年轻党员的心声。

直辖区马青仔

Anonymous said...

重新登记党员怎会那么容易?你敢这么讲,小心山头主义和你死过。柔佛马青仔

Anonymous said...

君言甚是,这篇文章,有重量,也有质量。希望你的见解,能为所用,当是马华之福。

Anonymous said...

老兄,我把你这篇大作印出来交给我当地的一个老同志看,他虽然不懂电脑但是非常熟悉马华内部的政治,他看了之后认为你太过天真、理想,国民党的三个改革不可能用在马华,党内现在的领袖都是用传统方法上位的,谁敢搞改革等于断自己的政治生命。我身为年轻的党员,虽然认同你的观点,但还是觉得到目前为止还不够实际。
霹雳州马青仔

Anonymous said...

卖华气数已尽,你们做什么改革都是在浪费时间。即使卖华变得再党内民主都好,狗改不了吃屎都是种族政党,永远都是污桶种族主义走狗。只有消灭污桶卖华种族政党,民主才会真正出现在马来西亚。不要在种族政治里浪费时间,解散卖华,过来民联吧!

火箭仔

Ah Kam said...

谢谢大家在此留言提供意见。虽然有人说现实有很多局限,不太可能会有改革,但我认为从政者多少要有点理想、天真的性格,这样做起来才会勇往直前,不会畏首畏尾。

Anonymous said...

大义灭亲,乃卖华者要思考的成语。
何谓卖华,我看不懂,请留言者加以说明。
如果消灭武铜就能恢复民主,那您就误解了。
您的老板按华,是马来人,如果国政解散由民联之争,这也照样会发生。人啊人,人的本性难改您看不懂吗,如果天底下的政治都那么简单,您也不用来者留言了。该了政府,依然没有人敢动那班公务员,怕输(不投给您就懂)。 改了政府,人民种族比例还是一样,有巨大的变化吗 (难道)。 与其说民联好,那不如让我们知道华人可以做首相吗?按华当回副首相咯。好吗?聂阿自担国家资政吧!

您当复华委员会主席。帮帮忙。 谢谢。
您的老板按华也在改革,难道是多余的... 果然如此。改到最后也是‘按’华的。


Anonymous said...

有理想才有希望,天底下没有不能的事。
只要全体同志同心协力,贯彻改革,何来失败呢?

老同志的看法固然重要,但是麻花一定要向前走。路是要重复铺过的才能让交通工具用得好。

旧路不是不行, 而是不好行。
新路又不一样咯,很多人都喜欢的。

品格高尚的人面对危机是不推卸责任。他自己决定采取行动,并一肩承当这份责任...品格高尚的人欢迎挑战,因为只有拥抱困难时,他才更能认识自己 (法国前总统,戴高乐)

富。

Anonymous said...

麻花要民主改革?吊!麻花改革后更强大,强大后强化污桶种族政治,强大到做污桶的强大保镖来欺负华人。

Anonymous said...

整天批评马华的人请注意。无论你是不是马华自己人,或者是反对党的人,或者是普通人,虽然大家政见不同,但我们都可以接受有建设性的善意批评,最重要的是批评要有POINT,不要再泼妇骂街那种,或者咒人去死那种

Anonymous said...

我的Point就是1.人民已经在308决绝种族政治,所以种族政党应该解散。2.卖华和污桶一样是种族政党,所以应该解散,成为多元种族政党,以顺应时代的要求。

我讲的有没有Point?我没有泼妇骂街也没有咒人去死。

火箭仔

Anonymous said...

在我的新村,马华支会主席霸着做村长十多年,他的老婆做支会妇女组主席,儿子做马青支团团长,女婿做支会秘书,其他亲朋戚友都做支会职位。开村委会会议简直就是家庭会议。每次支会改选都是自己人分猪肉,其他人想加入都很难,除非他们鉴定是支持他们的人,其他不爽他们的村人根本就不让加入,怕推翻他们一家人。马华州议员或者是州务大臣来到有拨款时,他们就是第一个拿到Projek,整村人都知道村里的龙沟、篮球场、花园的工程都是他们包办,而且quality差到要命,一看就知道是豆腐渣工程,“干捞”很明显。我前几年还填了表格要加入,但他们扣下来不给我加入,因为他们认为我是反他们的,投诉给马华区会主席都不要理,写信给总部也没有回应,我真的很失望。308那天我全家投反对党,成绩出来后我们的马华州议员输掉了,我很震惊成绩,但觉得我们投对了。如果州政府像Perak或者Selangor那样换掉就好,我村里那班土霸就可以换掉了。现在火箭要在我村里开支部,我准备去参加做党员,我觉得马华实在没救了。甘老弟,你的想法我基本上是认同的,但你不懂很多马华基层就是这样子的,很难改,还是加入火箭比较有前途。

森美兰新村仔

Ah Kam said...

马华积弱已成定局,但只要肯改革,危机就是转机。随便去问一些马华基层党员,十个里面就有九个半很肚懒巫统霸权,没有几个马华党员愿意再看着巫统脸色继续种族政治的协商做法。

我相信,只要马华率先作出改革,国阵的几个成员党也会像骨牌效应般被影响,进而跳脱种族政治的模式,转型成为右倾的意识形态政党,最终促使马来西亚出现左右共治的民主政治模式,种族政治的魔咒一定会被破除。

我知道,背负下来几十年的沉重历史包袱,很多东西很难改,但儒家精神的最高境界“知其不可而为之”正是我辈中人必须坚持的原则。惟有如此,不只是马华,整个国家的民主化进程才会看到曙光。

Anonymous said...

年轻人,敢敢去改革,不要Kiasu,也不用Kiasi,因为年轻就是本钱!

Lum CS said...

RTM2 马青和马华妇女组改选的点评 => http://www.youtube.com/watch?v=Z_-dqhazKeE

為爭權而對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