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的道理,当华人看到四川大地震和海地大地震的惨状,或者看到华人和其他种族在蒙受灾难的报导,虽说“人有恻隐之心”,但到底还是会有不同的感受。这是人之常情,大家不必为这种潜意识中的“排外本能”而感到羞愧,因为这是有科学根据的。
研究者发现,这种对“自己人”的认同行为与进化有关。几百万年前人类祖先从树上下来时,因为没有尖牙利爪,两条腿又跑不过四条腿的禽兽,所以必须群居,靠群众力量来生活。但是人心隔肚皮,渐渐演化出血浓于水,只相信自己人的现象,这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起源。
民族是“想象的共同体”
古代中国有“华夷之辨”,那是以华夏文化程度作为标准的“天下观”;近代西方兴起民族主义后,一个个民族国家崛起,“国际观”取代了原本的“天下观”,从此民族即以血统作为区别的标准。民族主义有强大的意识形态威力,反抗民族压迫时有其正义性,但走到极端却会演变成法西斯主义和种族清洗。
近年来通过DNA技术来研究,发现到世界上并无所谓的纯种民族,每个民族或多或少都会渗杂到其他的基因。民族是一个“想象的共同体”,所谓的中华民族其实就是大杂烩,马来民族也不例外,过于争论民族的血统优越性根本没有意义,这种论调也越来越站不住脚。
儒家的仁爱 VS 墨家的兼爱
有人的地方,就会有分别心。春秋战国时代百家争鸣,孔子和墨子分别提出不同的学说来解决这个千古命题。孔墨都主张让世界充满爱,只不过儒家讲的是“仁爱”,墨家讲的是“兼爱”。仁爱和兼爱,是儒家和墨家的根本分歧,虽然目标一致,但方法不同,就这样争论了数千年。
儒家的“仁爱”,就是从亲情出发,从身边做起,由此及彼,推己及人。说得具体一点,就是先爱自己人,后爱别的人;先爱父母子女,后爱父老乡亲;先爱华夏族人,后爱少数民族。甚至在同一层面,也有分先后,比如先父母后子女,这是一种有差别的爱,也就是“仁”,这讲究能力范围,也有极限的。
墨家的“兼爱“,就是不分亲疏、贵贱、等级、差别,一视同仁的爱。无论父母子女、贵族平民、华夏夷狄,统统一样地爱。这是一种无差别的爱,也就是“兼”。墨子说,看待别人的国家就像看待自己的国家(视人之国若视其国),看待别人的家族就像看待自己的家族(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这一种爱叫“兼爱”。墨子的理论雄辩有力,滴水不漏,在当时也的确有很多人拥护和赞成,这并不奇怪,因为他的学说简明易懂,逻辑性强。
儒家批判墨家学说不实际
到底是儒家的仁爱好,还是墨家的兼爱好?当然是兼爱好。人人平等,四海一家,天下大同,所有人都得到同样的爱,所有人也同样爱别人,没有矛盾,没有怨恨,没有战争,大家相亲相爱,团结互助,亲如兄弟,这不是人类的共同追求吗?
但是,事物往往同时有正反两面,正因为墨家的理想太美好,人们反而有疑问:这么好的事,可能吗?儒家认为不可能,并批评墨家学说不实际,很难具体实践。孟子认为,爱自己的孩子,总比爱兄弟的孩子多一些;爱兄弟的孩子,总比爱邻居的孩子多一些,这是常理,也是常识,如果不讲究人之常情,忽略了最根本的人性需求,就没有基础,不能实行,那就是伪善。
因此,儒家认为“仁爱”是合情合理的,也具有可行性。孟子推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他还痛加批驳墨子的学说,而且话说得很重,说墨子的主张是“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儒家讲现实,墨家讲理想
但是,这就代表墨子的学说没有道理吗?从道德层面看,道德不能只讲可能性,还要讲超越性,如果阿猫阿狗都能做到,那么就是“本能”,而非“道德”。墨子认为,只有打破人与人之间的界限,才能超越人性,实现普天之下人人平等的“博大之爱”-兼爱,才真正达到道德的境界,体现道德的超越性。
总的来说,儒家讲现实,墨家讲理想,这两家的徒子徒孙争辩了数千年也难以分出胜负。务实的中华民族当然不会执著于一家之言,反而“兼容并蓄”和“各取所长”,在不同的年代,哪一套管用就用哪一套,真正发挥了“不管黑猫白猫,会捉老鼠的就是好猫”的精神。儒家、墨家、道家、法家、佛家...管他什么家,统统都是中华文明的精神瑰宝和思想遗产。
单元种族政党 VS 多元种族政党
现在把儒墨两家的理论框架放在我国的政治脉络中,便会发现许多相似之处。独立初期马华马华创党人陈祯禄说过:“失掉自己文化熏陶的人,绝对不会变成更文明的;在政治上,马来亚华人应该和其他打算住在马来亚的民族成一体;可是文化上,各民族独立保护自己的精神生活。”
陈祯禄一再主张本地华人在文化上必须落叶归根,而政治上必须本土认同,否则他也不会说出:“四大洋的海水都无法洗去我血管里华族的血”和“华人不爱护华人的文化,便是畜牲禽兽”的重话。
近年来民联政治人物在各地演讲时,都是强调一视同仁,所有马来西亚国民一律平等,不管是马来人、华人、印度人、卡达山人、伊班人、原住民,他们要照顾所有的人。民联也时常批判国阵的单元种族政党只顾回本身族群,不能照顾全民,只有多元种族政党能照顾全民。
民联迟早要面对的难题
安华在巴东埔补选前说过:“我是一名马来人,难道这样我就不能以一名真正的马来西亚人的身份来思考,展示对所有大马国民福祉的关心?”从民联政治人物的论述中,不难看出有墨家的影子。他们的论点简单易懂、锵锵有力,也很难怪会有那么多人会支持他们,但民联迟早还是会面对和墨家同样的问题:这么好的事,做得到吗?
民联的优势是尚未执政中央,而国阵背负着沉重的施政包袱-贪污腐败、朋党掠夺国家资产、公共体系效率不彰、物价上涨等激起的民怨导致民联在308政治大海啸中崛起。民联的这一套很墨家式的论述在现阶段肯定大有市场,但他们在执政中央之后,在分配政治资源方面应根据哪一套意识形态来达致所强调的公平公正?至少到目前为止还未看到实际的框架,还只是同留在口号和形式层面而已。
文化认同 VS 政治认同
副首相慕尤丁在国会被林吉祥套话,说出“马来人优先,马来西亚人居次”的内心话,引起各界不同的反响。若按照陈祯禄的思路,一个人的文化认同和政治认同是可以分开的,慕尤丁在文化上以马来人自居并没有错,但在政治上他必须以马来西亚人为先。慕尤丁不够醒目,没有及时厘清文化认同和政治认同这两套概念,反而混为一谈,这才吃了林吉祥在文字游戏和语言逻辑上的亏。
无论如何,如果这些政治人物利用上述事件,各自唱双簧,各取所需,各自回到“自己人”的小圈子里标榜自己是英雄,那才是马来西亚各族人民的悲哀。作为负责任的政治领袖,应该把人民的切身利益放在首位,集中精力优先解决民生问题,至于那些耍嘴皮子、没有建设性和生产性的概念口水战,就留待政治哲学家去伤脑筋吧。
3 comments:
墨子的思想非常理想化,境界太高,以至于在
历史上,墨子思想一直不受欢迎。
政客永远是利益第一,我觉得很没意思。
虽然理想化,但墨家的理念还是吸引很多追随者。如果能在理想和现实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那么就真的是个牛人。
写的很精辟, 是篇好文章。不过对政客来说是对牛弹琴。不为自己谋利, 万万办不到。
文化层次的高低难以强求, 意念诀定结局。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