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1.07

走出去,带回来

(2007年11月11日刊于南洋商报<<大事小谈>>专栏)


华总青新任团长李日文不久前在华总青第9届理事就职典礼上致词时疾呼,大马华人应勇于“走出去”,否则就“等死”。 因为他认为国内已推出的经济特区,“连一个字都没提及华人扮演什么角色”。

上述“走出去”的论调,和较早前商联会的调查报告显示“大多数华商对经济前景感到悲观”的结果,其实是反映出一般华人对现实不满的心态。这种消极“走出去”现象值得大家反省,但看看国外的积极“走出去”例子,更值得大家深思。

中国老早就把“走出去”抬高至与“西部大开发”同等的重要位置,把“走出去”当成攸关国家存亡的战略方针。随着中国经济实力日益壮大,政府就从制定相关政策下手,鼓励企业实行“走出去”战略,大举向海外各地投资,理由有三:(1)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长远利益;(2)提升国家现代化形象;(3)提升综合国力和影响力。

以上所提的是“企业走出去”,若从人才流动的角度来看,“人才走出去”也不全然是坏事。很多人都担心什么“人才外流”、“楚才晋用”会削弱国家的竞争力,其实看看很多国家的例子和发展经验,都知道这些“走出去”的人才,才是未来国家经济发展的关键舵手。

台湾曾为世界人才外流幅度最大的地区之一,80年代以前的军政高压统治年代,不少台湾子弟到欧美完成学业后就选择留在当地工作,但到了80年代末,随着政治环境日益宽松,经济环境日益好转,台湾出现了人才回流增长的趋势。这些昔日“走出去”的人才成为了后来“台湾经济奇迹”的生力军。台湾能在高科技咨讯工艺领域表现突出,这些回流的人才功不可没。

越南的崛起模式和中国的“改革开放”有异曲同工之处,那就是在开放初始阶段先依靠海外侨胞的回流资金,为祖国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以前越南连年战乱、民不聊生的时候,大批难民投奔怒海,苦况惨不忍睹。但是,风水轮流转,这些当年冒死“走出去”流落世界各地的侨胞,现在挟着雄厚的资金回国打先锋,是越南近几年来连续高速成长的主要动力来源。越南的经验,应验了一句话:“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印度曾经被称作人才外流的“净出口国”。在美国发放的人才签证中,将近一半发给了印度科技人员,欧美等国都计划大量吸引印度专才前往工作,印度也因此面对严峻的人才外流问题。但随着印度国内经济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留学海外的印度人希望回国发展,其中不乏在欧美大企业工作的专业人士,这些回流的人才都带着商业计划而来,准备开发软件、生物科技、纳米科技领域的产品。

根据各国的人力资源研究报告显示,人才回流的原因,除了外在的经济因素之外,难以摆脱的“故乡情结”才是真正的内在推动力。这些回流人才感到, 尽管在欧美生活多年, 但仍很难融入当地的主流社会, 永远摆脱不了"二等公民"的身份地位和心理障碍。再说,对祖国的情感多年来一直萦绕心头,即使老家的薪资条件目前远不如外国,但蓬勃的经济发展环境,给他们的是无限的创业机会。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唯有走出去,眼界才不会局限于一隅,视野才不会狭隘;唯有走出去,才知道自己是多么地渺小,世界是多么地浩瀚,天地是如此地广阔。窝在温暖窝里的马来西亚人啊,走出去吧!看看这个世界,才能更了解我们自己。

但是,漂泊异乡的游子,即使飞得再高、再远,也只是像只风筝,家永远都是出发点和归宿,都是割舍不下的牵挂。所以,“走出去”的同胞,千万不要有“国家不要我”的自暴自弃感觉,毕竟,自己的根,一直在这里。

世界一直在变,国内外的情况也是会改变的,只要国内政经环境好转,“走出去”之后,就要“带回来”,除了把资金带回来之外,更重要的是把“脑袋”带回来,因为装着最新知识、最尖端技术、最具有宏观视野的“脑袋”,才是推动国家进步的无价之宝。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