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10

2010:另一个马来西亚是可能的

村上春树的新作《1Q84》,故事背景是在1984年。主人公们进入一个和现实很相似,但历史却稍微不同的“平行世界”,他们称之为“1Q84”。

历史是否有走另一条路的可能性?在“平行世界”理论中,这种说法是成立的。

想象一下,有另一个“你”正在阅读本文。那个“你”并非你自己,但他(她)的一生和你每秒钟都相同。然而他(她)此刻读不下这篇文章而你却打算读下去,历史分岔点由此产生。放弃读的“你”和继续读的你,分别属于两个不同的平行世界,影响了两个不同的历史进程,彼此并行发展却又没任何联系。

人的一生会出现许多要做决定的时刻,小事如看不看书、喝不喝茶等;大事如要不要进某大学、要不要干某工作、要不要和某人结婚等。所谓“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很多人做了重大决定就后悔了,总认为如果当年做另一个选择,就不会像现在那样落魄潦倒。也因为这种精神缺憾,很多人都会幻想坐上小叮当的时光机回到某一个人生转捩点,提醒自己走另一条路,免得将来遗憾。

人总想通过改变过去来改善现在的处境,这是微观的,但如果是整个社会的集体抉择造成的历史转折呢?西方很多科幻小说家常作出假设:“如果希特勒打赢第二次世界大战”或“如果戈尔打败小布什成为美国总统”,或许这个世界会呈现另一种面貌。

在我国,其实很多人也喜欢做历史假设:“如果当年没有发生513”或“如果当年安华打倒马哈迪”等等,总之结果都不会说得比现在差,甚至断言现在我国GDP会强过当时处在同一水平的某某国家。

最常在政治讲座上听到的历史假设就是“某某政党骗了我们几十年,如果当年不投它,今天我们就不会这样那样”。这种说法符合绝大多数常人的负面思考模式,即把现实中的不如意统统归咎于前人,但却犯上了历史唯物主义所批判的观念:以现代人的眼光和标准来衡量前人的抉择,忽略了当时有限的历史条件。

拉丁美洲社会主义者曾高呼“另一个世界是可能的”;台湾学者高希均教授曾撰书《我们的V型选择:另一个台湾是可能的》。进入2010年,举国陷入政治恶斗、宗教纠纷、经济空转之际,我们不能沉溺于逝去的时光,不要怨天尤人,也不必幻想在另一个平行世界会更加幸福,反而应该学习如何对自己当下的决定负责,理性务实地规划我们的将来。

唯有如此,另一个更美好的马来西亚才有可能出现。

星洲日报/六日谭‧2010.01.18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