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有人比喻华人是犹太人,好,就说说一段犹太人的历史。
公元前1500年,摩西带领犹太人越过红海,逃过法老王的追杀,踏上回归家园之路。
当时内部一些人对摩西的领导不信任,因为长期在埃及的奴隶生涯使他们变得自卑和懦弱,并对民族前景失去信心,不再相信上帝的教义。面对浩瀚无垠的沙漠,异议开始出现,说宁可回去埃及城市过苟且偷生的奴隶生活,也不要在沙漠里活受罪。
摩西心里很清楚,要让族人获得真正自由,就必须让艰苦的环境磨炼意志,并用强有力的戒律以重振精神,因此他上西奈山去请求上帝赐他“摩西十诫”。
思想武器有了,民族的意志也被统一了。在摩西的领导下,犹太人在沙漠中漂泊了40年,那些怀恋埃及物质生活的人渐渐死去,新一代的人有着不同的精神面貌,他们恢复了祖先的朴实和刻苦耐劳的生活。
最后,犹太人在迦南建立国家,他们回到了上帝应允之地。
这是《旧约圣经》里有名的《出埃及记》。
借鉴犹太人求生存的智慧
最近马华党选如火如荼地进行中,一些领袖纷纷表态要竞选高职。如果把《出埃及记》的情节放在目前的局势,可以做这样的联想:犹太人奴隶(马华)要摆脱埃及法老(巫统霸权)的统治(一党独大式的威权政治体系),在精神领袖摩西(未知数)的领导之下,走出埃及(308后的困境),在沙漠流浪多年(政权轮替后下野一段时间)。后来通过十诫(重塑党的政治核心价值),统一民族意志和思想(加强党意识训练、凝聚党力量和激励党员士气),最后在上帝应允之地建国(转型成功,重新执政,成为具有现代政治意义的政党)。
以上的未知数,就是马华目前优先要解决的政治问题,即选出适合当前乱局的新领导层。或许有人会认为上述的联想不切实际,但308后的局势骤变、变天传言的甚嚣尘上,谁能铁口咬定最坏情况不会发生?这不是“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也不是消极悲观地认为前景黯淡无望,反而是发挥危机意识和正视目前困境的务实体现。惟有做好最坏的打算,才能做好应变的准备。
政治大海啸已令马华元气大伤,最近峇东埔补选成绩显示近8成华裔选票投给安华,如果这种投票倾向扩散到全国,这意味着国阵华裔选票的基本盘已经崩溃。时间和空间已经发生巨大变化,形势甚至比1969年还要险峻,马华已到泡沫化的生死存亡边缘。
危机时刻需要怎样的领袖?
台湾学者许倬云在其著作《从历史看领导》中指出,领袖就如马群中的第一头马,它要知道水源、知道风向,这就是“预见”的能力,即透视和远见,他可以看清楚大概什么事情会发生,然后预先做内部的调整,或预先预备应付外在的环境。一个领袖,要诀是“领”,但很多水平不够的领袖只懂得“管”和“控”,“领”就是领导和带头,不是管理和控制。
领袖首先要有见识,要看到未来,要有全局观,不能太过执着于微枝细节。接下来他必须具备沟通的能力和技巧,那就是把自己的见识告诉同僚怎么做,并说服他们。如果只是一个人看见未来,那是没什么用的,只有让别人分享自己对未来的见识,才能把整个组织带到同一个方向。这两种能力都不是天生的,是学来的。有见识是靠训练、靠学习;沟通是知道自己,也知道别人。学习是永无止境的事,太过自以为是和沉溺于过去辉煌的领袖,往往会抗拒学习新观念新事物而步上固步自封的灭亡道路。
领导和管理的本质区别
对于领导(Leadership)和管理(Management)的区别,这两者的层次与着眼点是不同的。领导要从根本上、宏观上把握活动过程,而管理却必须注意细节问题,要把人、财、物、时间和信息(现代管理五要素)的安排和配置获得合理运用。从这个角度来看,领导者和管理者是两类完全不同的人,他们在动机、想问题和做事情的方式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管理者是把事情做正确,而领导者是做正确的事情(Managers are people who do things right and leaders who do the right things)。领导关注的是“应该是什么”(should be)而不是“是什么”(is)。
马华需要魅力型领导
目前,马华需要的是魅力型领导,而不是管理者,这也是马华能走出政治困境的重要步骤。领导的魅力和价值就在于它是一种提出理想和希望,并能将其转化为现实的行动。将愿景变为现实(turn vision into reality)是领导的专利。
美国麦吉尔大学的康格和凯南格,他们对于魅力型领导人的研究做出以下结论:
魅力型领袖的关键特点:
- 自信:对自己的判断和能力充满信心。
- 远见:有理想的目标,认为未来定会比现状更美好。理想目标与现状相差越大,下属越有可能认为领导者有远见卓识。
- 清楚表达目标的能力:他们能够明确地陈述目标,使其他人都能明白。这种清晰的表达表明了对下属需要的了解。然后,它可以成为一种激励的力量。
- 对目标的坚定信念:他们被认为具有强烈奉献精神,愿意从事高冒险性的工作,承受高代价。为了实现目标而能够自我牺牲。
- 不循规蹈矩的行为:他们的行为被认为是新颖、反传统、反规范的,当获得成功时,这些行为另下属们惊讶而崇敬。
- 作为变革的代言人出现:他们被认为是激进变革的代言人而不是传统现状的卫道士。
- 环境的敏感性:他们能够对需要变革的环境加以限制和对资源进行切实可行的评估。
另一方面,根据刘建军的《领导学原理-科学与艺术》一书,其中提及西方学者对领导特质的9C标准:
- 信心(Confidence):对自己的判断和决定充满自信。
- 可信(Conviction):一个人对领袖的幻想表现出明显的激情和承诺。
- 品质(Character):表现出正直、诚实、尊重合信任。
- 关怀(Care):表现出对其他人的关心。
- 勇气(Courage):维护自己的信仰,接受他人的挑战,承认错误和必要时改变自己行为的意愿。
- 沉着(Composer):一贯的表现出合适的情绪反应,尤其是在困难或危急时刻。
- 能力(Competence):具备一定的语文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沟通(Communication):处理人际关系、互相沟通、团队合作和组织的能力。
- 综合(Comprehensive):综合以上所有的能力,有大局观,有统战的观念。
值此危难时刻,马华的未来领导的素质扮演着关键的角色。中央代表们应参考以上的领袖特质标准,从心里为所有的马华中央高职候选人打分数。古训曰:“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性固有许多弱点,不可能尽善尽美。领袖也是凡人一个,一个十全十美的领袖是不存在的,世上没有一个领袖能完全符合上述学者们提出的领导标准。非常时刻,需要非常领导,马华现在要的是选出最适合的人,而不是最好的人。
无论如何,马华的中央代表们应该心里有数,知道党目前的处境。唯有放下私人恩怨和个人好恶,才能客观且科学地评估出党目前需要的新领导层,以带领党走出困境,而不是被带去荷兰。
(此为原文,浓缩版已登在13/9/2008的星洲日报六日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