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6.07

行动党的挑战辩论文化

(2007年6月24日刊于南洋商报<<大事小谈>>专栏)



最近行动党雪州主席欧阳捍华放话挑战马华副总会长蔡细历进行有关华教课题的辩论,蔡细历不甘示弱地强硬回应,双方的辩论形式还没谈成就先通过传媒展开骂战。此风波接下来会如何演变,令人关注。

这场辩论到底办不办得成?台湾学者郑自隆教授在其著作《竞选广告:理论、策略、研究案例》提及,一个人是否参与公开辩论,有5项因素必须考虑:(1)辩论利于挑战者,不利于连任者;(2)辩论利于在野党,不利于执政党;(3)辩论利于事前民调声望低者,不利于民调声望高者;(4)辩论利于个人特质优良者,不利于个人特质差者;(5)辩论利于选民认为“他会输”者,不利于选民认为“他会赢”者。

蔡细历除了在第4项占微弱优势之外,其余的项目皆处于劣势。根据郑自隆在书中的观点,蔡细历应该不会接受挑战,因为:

(1)由于执政者与连任者背负施政包袱,因此公开辩论不利于执政党或寻求连任者,执政者常成为箭靶,被捅成蜂窝。马华公会背负着身在执政体系内的沉重包袱,纵使能“交货”,却往往会被友党的弊端所抵消拖累。没有执政经验的行动党能毫无后顾之忧地展开舆论攻势,而马华必须为言论负责而不得不谨慎发言,这种方式根本无法在激烈的辩论上占便宜。

(2)公开辩论对声望低者是个机会,对声望高者却是大风险。欧阳捍华是“没东西可输”(Nothing to lose)的情况下迎战,而压力却是在久居高位的蔡细历这边。若真的进行辩论,只要蔡细历讲错话,马上会被对手猛烈攻击而中箭下马,政治成本损失极大;而欧阳捍华讲错话也不会有太大的负面影响,只要逮到天赐良机,个人声望马上翻升。这种辩论方式对于行动党是本小利大、稳赚不赔;对于马华则是本大利小,甚至亏损。

郑自隆还提到,从台湾的竞选辩论实例发现,“攻击对手”比“陈述政见”来得吸引人。这种劣质选举文化更导致负面文宣的盛行,辩论参与者会为迎合选民的期待而以攻击对手为主要文宣内容,而选民则希望从攻击性文宣中宣泄不满。行动党充分发挥了在野党在这项策略上的巨大优势,只要在华人不满的议题上着手,肯定大有收获。

研究也发现,若要攻击对手,则应采取理性攻击的策略,因为在任何议题中,理性诉求都优于感性诉求。换言之,辩论中应充分引用数据、法令条规等来攻击对手,情绪性或口号式的谩骂不会引起观众的共鸣,甚至还有反效果。行动党在早期不乏喜欢谩骂方式的议员,刚开始时还蛮受欢迎,但后来也不受落了。现在行动党议员流行引用数据来加强说服力,但总是穿插一些似是而非的言论,如马华完全没有做事、屈服于巫统的淫威等等,稍微缺乏思考的人听了可能就会把一半真一半假的言论全盘接收。

郑自隆在观察1994年台北市长选举候选人的辩论中,发现选民对喜欢或讨厌的候选人的态度似已定型(stereotyped),也就是说,高者恒高,低者恒低。喜欢这个人,就一直喜欢他的表现;不喜欢这个候选人,则再卖力也不会得到青睐。最近的马接补选就显示出这样的选民心态,行动党挑战马青来辩论而马青领袖最终还是没来,虽然行动党就此事把马青贬得一无是处,但票箱一开,双方基本盘无重大改变,行动党还是以4千多张多数票败北,可见鲜少本地选民会因辩论一事而转换投票倾向。因此最近这场辩论风波是否有所意义,是否有所需要,答案已经很明显。

如不出所料,行动党应会继续缠住这个课题不放,然后在董教总或雪华堂找个地点举办有关华教课题的讲座,再“邀请”蔡细历前来,若蔡细历不来这种名为讲座实为擂台的场合,绝大多数出席的“自己人”干脆就来一场批判大会,顶多又是一场“自己喊自己爽”的闹剧吧了。

虽然说辩论的真谛是“真理越辩越明”,但往往现实并非如此。辩论本身是不具生产性的。唇枪舌剑的辩论,到今天仍然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要使真理更明,要靠研究,要靠实践。邓小平先生说得好,不管黑猫白猫,会捉老鼠的就是好猫。好猫还是坏猫不是由辩论决定的,不会捉老鼠的猫就算在辩论中把它称赞得天花乱坠它仍不是好猫。

总的来说,不是说辩论不好,只是辩论被某些人骑劫来达到政治目的,就歪曲了辩论的意义,浪费大家的精神和时间。

3 comments:

Anonymous said...

无意间闯进你的窝,

发现许多好文章,

加油加油!

国伟

Ah Kam said...

谢谢支持。你的部落格呢?我得空也过去留言。

Anonymous said...

时潮:真理越辩越明

最近行动党雪州主席欧阳捍华要和马华副总会长蔡细历进行有关华教课题的辩论。蔡细历本人一直没有答应参与辩论,可是却在马华党员及文宣局人员之间引起许多回响。

甘德政在星期日《时潮》一则题为《行动党的挑战辩论文化》的文中,谈到行动党的辩论文化。

作为当时欧阳捍华委派负责和蔡细历方面接洽的负责人士,我有必要针对甘文其中要点做出回应。

甘德政在文章中例举台湾学者郑自隆教授的5 项辩论因素,即(1)辩论利于挑战者,不利于连任者;(2)辩论利于在野党,不利于执政党;(3)辩论利于事前民调声望低者,不利于民调声望高者;(4)辩论利于个人特质优良者,不利于个人特质差者;(5)辩论利于选民认为“他会输”者,不利于选民认为“他会赢”者。

这里要提及的是,台湾学者郑自隆教授所引用的5 项辩论因素,乃从台湾选举经验中所获得,台湾的选举经验与马来西亚的政治选举现实环境固然不一样。既然不一样,就不能随意引用。

纵观这5 项因素可以得出的简单结论:辩论如果沦为对一方有利,对另一方无利的辩论,那么参与辩论的一方,尤其是位处不利的一方便可以从这5 个因素之中衡量参与辩论的得失。

辩论规则双方共敲

我是在2007年 6月 11 日代表欧阳捍华,正式致函予蔡细历,其中内容甘君不能不读:

“承蒙雪州行动党主席欧阳捍华的委托,本人将代表雪州行动党跟马华公会敲定这场辩论会的一切细节,包括辩题、双方阵容、辩论形式、范畴、辩论规矩、时间、地点等详情。根据我方的初步意愿,我方建议有关辩论应订在董教总举行,辩题为《我国华教是否获得公平待遇?》”。

我也在公函中进一步提出:

“有鉴于此,本人谨代表雪州行动党正式发函邀请您在近日内委派代表,与我方进一步敲定有关辩论会的所有细节。”

可以明显看出,这场辩论并不是一场不公平的辩论,至少蔡细历以及马华公会的幕僚,可以针对这场辩论的一切细节,包括辩题、双方阵容、辩论形式等详进行商讨。

如果这是一场对蔡细历,或者是对整个马华工会不利的辩论,这点很难说得过去。既然双方都还没有针对辩论的主要细节(特别是辩题)作出决定。蔡细历方面更没有委派任何人前来接洽讨论,甘君实不应该一口咬定这场辩论必定对蔡细历不利。

三语单挑无任欢迎

在这里,我要澄清的是,当初我方建议的辩论形势可以是单挑,也可以是组队对辩。如果是组队对辩,则要看双方阵容如何。也就是说,如果双方赞成组队对辩,而如果蔡细历委派他人上阵,我方并无不赞成。

马接补选的擂台辩论与此次辩论不同的是,在马接补选时,双方阵营针对辩题出现意见相左。但是在这方面,我方甚至退一步,即愿意和蔡细历进一步商讨辩题,以期能够在辩题上能够得到双方认同。

就这一点,这场辩论的性质肯定是一场公平的辩论,意即谁也不能占谁的便宜。至于蔡细历的建议,即辩论以三语来进行,这点我方有始至终并无反对。

更何况,我们致函蔡细历,乃是根据他在2007年6 月9 日的谈话,即他欣然接受与行动党领袖辩论关于我国华教的问题。我们是有鉴于此,才准备跟蔡细历商讨及敲定进一步的辩论细节。

因此甘君不应该以这5 大因素来掩盖辩论的真谛。如果辩论不能解决问题,那么为什么我们要举行大选,通过票箱选出我们的人民代议士?为什么我们要设立国会、州议会和市议会议论家事、国事、天下事?为何我们的国会议员每年必须辩论元首御辞?甘君夸口表示“辩论不具生产性”,难道他看不到唇枪舌剑、刀光剑影背后所隐藏的智慧交锋?辩论,不只是是行动党的文化,也应该是其他政党的文化,更是我国的政治文化之一。

刘永山

(编者按:欧阳捍华邀蔡细历辩论华教事,既未成论坛盛事,暂且打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