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09

纳吉访华和华社三大配合

首相纳吉遵循父亲敦拉萨的足迹踏上访华之路。在目前金融海啸席卷全球、经济前景不明朗、大马经济负成长的关键时刻,纳吉访华意义是非常重大的。

在欧美资本主义衰退之际,中国扮演着“全球经济复苏火车头”的重要角色。如何在中国崛起过程中分到一杯羹,成为各国领导人必须考量的切身问题。

自诩为炎黄子孙、和祖籍国有深厚渊源的我国华社,在目前国际大趋势下,不能因沉湎过去的辉煌而自绝于一闪即逝的契机。要踏上中国经济发展的顺风车,就必须配合目前的情势而改变。若继续固步自封,渐渐丧失竞争力而不自觉,华社前途是堪虞的。

因此,华社必须有“三大配合”,方能在未来找到立足之地。

(一)配合纳吉团队的经济政策

在经济方面,纳吉宣布取消27个服务业领域保留30%股权予土著的政策,外资在大马设立银行可拥有100%股权,这是大马经济迈向自由及公平发展的里程碑,有助于大马面对全球化挑战。随着马中关系继续深化,如何引进庞大的中国资金,进驻上述开放的领域,成为我国华裔企业家努力的方向。

虽然面对马来社会保守派的压力,纳吉毅然实行开放政策,显示了他的领导决心。华社必须配合纳吉在经济政策上的松绑,努力拚经济,扩大经济蛋糕,惠及我国各族群和阶层,才能在政治上抑制保守势力的反扑。

在面对民粹主义狂潮之际,纳吉团队必须在经济课题上下重药,才能在泛政治化的年代将国民注意力转移至更为现实的经济课题。唯有通过“拚经济”来“去政治化”,国人的向心力才能由政治狂热转为经济建设。

(二)配合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崛起和民族自信心日益高涨的大好形势之下,中国沿海经济发达的各省也开始转变以往“招商引资”战略,改以提倡“走出去”战略。

目前中国政府极重视海外华人关系网络,以作为中国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可靠力量。我国600万华人的祖先多来自中国南方沿海省份,皆为当今中国的经济发达省份,我国华商应充分发挥文化和语言的优势,凭借中华文化的纽带作用,配合中国企业的“走出去”来转变。各业缘性、血缘性、地缘性的华团应组织合作,趁取消外资来马限制的大好形势之下,到各祖籍省份招商引资,一改过去“进军中国市场”的做法。

(三)配合东盟10+1和区域合作一体化的大趋势

趁美国国力衰退之际,中国势力将直接深入东南亚腹地,以突破美国的战略围堵。中国的大湄公河地区的国际合作,有效带动整个中南半岛的经济发展。泛亚铁路的开发,能使中国的货物直接通过火车路线,从中国大陆南部省份,经越南、寮国、柬埔寨、泰国、马来西亚直接运至新加坡出港,可有效减低货品的运输成本。

上述的战略构思极可能在未来数年内成为现实。届时,在军事方面,南中国海上巡弋的中国航空母舰,将使东南亚各国在南沙群岛主权课题上丧失更多谈判筹码。文化方面,东南亚各国纷纷设立的孔子学院,加上全球的学习中文热潮,使到中华文化的软实力辐射到东南亚各国内地。在经济方面,大量的中国游客到来观光,和实力雄厚的中国资金进驻各国的基建和原产品项目,使到东盟和中国的政经文教各个层面利益紧紧结合在一起。

结论:现实的经济利益强于虚幻的“血浓于水”情意结

很多大马华人都有根深蒂固的“中国情意结”现象。但是,随着中国国力上升,本地华商还未感受到这份“民族虚荣感”的喜悦时,就首先面对蜂拥而至、价廉物美的中国商品的巨大冲击,不少本地华裔中小企业无法面对中国货的竞争而纷纷倒闭。

挟着庞大资金出走的红色资本家,来到东南亚各国时,在现实的商业利益考量的情况下,他们更倾向于和有实权的土著资本家合作,而同样是炎黄子孙的华商往往只能眼巴巴地吃闭门羹。

过度寄望于虚幻的“血浓于水”情意结是不切实际的梦想。因此,华商必须配合整个形势的演变,加强本身的竞争能力,才能踏上中国崛起的顺风车而不至于被边缘化。

(刊于04/06/2009星洲日报言论版,题目已改为“掌握中国经济开放的契机”)

1 comment:

Anonymous said...

用了您的文章在 CPI 网站

谢谢!